,家庭负担都重,大家都愿意做多一点活,工资高一点。
林遇梵坐在上首,道:“最近这一个月,办公室装修,我们没有上班,但也没闲着,大家对港城的图书和杂志市场做了一个基本的摸底。卉岩你来跟大家说一下,调研结果。”
卉岩第一次做领导,但很有领导的范儿,她翻开笔记本,“我们编辑部我、阿晋和曾哥三个人做了两个调研报告,都已经提交给社长。我在这里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结果。
“港城现在人口有一百八十多万,而且最近从国内迁移过来的人口大量增加,这部分迁移过来的,识字率很高,都是报纸杂志和图书的爱好者,读书市场的空间还是蛮大的。”
“目前来说,杂志多为一月刊或者双月刊,内容以严肃文学和时事评论为主,缺少趣味性的杂志。”
“图书市场也类似,通俗小说有,但还是有比较高的阅读门槛,缺少适合普通老百姓的市井小说。”
等卉岩说完,林遇梵问大家有什么想法。
目前出版社手上除了要出版的一本季书同小说外,还有两本通俗小说在等待印刷。
之前本来还有其他计划的,但都被林遇梵叫停了。
陈主任先发言:“我们出版社现在并不赚钱,如果编辑部的调查方向没有错,那么我们接下来,应该出一些门槛更低,适合更多普通老百姓的小说。”
编辑曾哥还是有一些读书人的高傲的,他道:“通俗小说门槛本来就已经够低了,如果再低,会不会拉低我们出版社的档次,导致我们整体的形象降低,以后那些大作家都可能不愿意跟我们合作......”
阿晋也有这个担忧:“是啊,档次做低了,那些知名作家可能就不会选择我们了。’
这确实是个问题。
林遇梵道:“不如这样,我们之前不是要给出版社改名吗?那就不改名,依然保留群青出版社的名字,专门出版各种各样的市井小说。”
市井小说非常有发展前景,上一世,大概在三四年后出现了一种在市井小民中很受欢迎的小说,叫五毫纸小说。
五毫纸小说每本只卖五毛钱,很便宜,也很简短,每一本只有3-4万字,非常通俗易懂,男男女女的老百姓都爱看。
目前物价还没那么高,他们可以试着推出三毫纸小说,只卖三毛钱一本,循序渐进。
卉岩大概听明白了,“也就是说,我们继续用群青的名义,推出社长你刚才说的三毫纸小说?”
林遇梵点头:“对。同时,其他的小说,用寻光出版社的名义出版。我们自己一开始就像工厂里的那些生产线,分开来运转。
这可以的!
陈主任有些担忧:“三毫纸那么便宜,除掉成本,赚不了多少钱吧?”
林遇梵在家算过账,她说:“薄利多销。出版这种市井小说,跟其他的文学小说是完全不一样的,我们可以同时出版十本二十本市井小说,假设1本小说除掉成本我们能赚1毛钱,一万本能赚1000元,我们一个月生产5万本市井小说,那就能赚
5000元。其他小说想要印刷出版销售5万本,那是不可能的事,但如果是十几二十本市井小说累计出版销售5万本,那就完全可能。”
一个月赚5000元,一年就能赚6万!
立马扭亏为盈!
这个饼刚画上,大家似乎已经吃到嘴里了。
阿棠听了有些兴奋:“我觉得可行。很多文化程度不高,又没时间没钱去看电影的,完全可以在家看市井小说。三毫纸那么便宜,大家也买得起。”
林遇梵:“是的,主打的就是大家买得起,又看得懂。还可以互相传阅。”
王牧寻想了想,“一本三四万字,那岂不是薄薄的一本?”
林遇梵考虑过这个问题:“印小一点,比巴掌大,那就会厚很多,而且便于携带。’
刀姐笑道:“那完全可以放兜里,去哪儿带到哪儿,看到哪儿。”
岩:“这有点像小人书,不过我们没有图画,只有文字,阅读信息量更大,受众肯定也比小人书广。”
王牧寻在印刷上了解的比较多,他建议:“封面可以找人画彩图,用彩色印刷,成本不会高很多,但能提高档次,也会让这三毛钱更物有所值。”
林遇梵觉得这个建议可行。
阿晋:“这种市井小说我们可以找多一些作家来长期合作,三四万字很快就能写出来。有些作家长期困顿,写写市井小说,也能帮他们解决温饱问题。
曾哥担心执行上的问题,他建议:“我们最好能拿出样本给他们参考,不然,我怕他们会写偏了。”
卉岩略微思索。道:“也不需要样本,我们把市井小说大概方向列出来,以及应该怎么写会更好看,更畅销,我们把要求都详细列出来,再找适合的作家一个个详谈,问题应该不大的。”
大家越说越来劲,都觉得这个方向有奔头有盈利的希望。
只要有盈利,他们的出版社才能长久。
聊完出版方向,定好调子,大家准备分工。
林遇梵微微撑了撑手:“先别着急分工,我们还有杂志的事没聊。”
王牧寻好奇:“之前我就想问,我们调查杂志做什么?”
林遇梵道: -->>
53、第053章